中国器材网 - 器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李欣:高性能器材让抓拍“得心应手”
Q.biz | 商业搜索

李欣:高性能器材让抓拍“得心应手”

信息来源:qicai.biz   时间: 2022-02-17  浏览次数:3

  李欣,新浪体育摄影师,主要负责各种体育赛事的现场摄影工作,常年跟进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赛事。

  李欣在北京冬奥会使用的4台索尼A1相机机身与E卡口镜头。

  作为职业体育摄影师,我对摄影器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是这个职业和拍摄题材本身的特性,但仅有速度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全天候的、性能表现稳定的产品。索尼A1相机和这几支E卡口镜头的性能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在对焦速度和连拍速度这两方面,更是给我带来“如鱼得水”的拍摄体验。

  在本次北京冬奥会上,我总共携带了4台索尼A1机身,搭配的镜头也有5支,基本覆盖了从广角到超远摄定焦镜头。在赛前整备摄影器材时,我所使用的4台索尼A1相机机身中,有两台是主力机、2台备用机,但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由于赛事项目节奏比较紧张,重点项目更是要提前(有时甚至是提前5小时)去摄影区占机位,所以,为保证拍摄万无一失,我基本上都会将它们带在身边,并根据需要提前安装上不同焦距的镜头。

  例如,拍摄速度滑冰等场馆内赛事时,我的基本镜头配置是1台A1相机搭配FE 16-35mm F2.8 GM广角变焦镜头、1台A1相机搭配FE 400mm F2.8 GM远摄定焦镜头,以及1台A1相机搭配FE 70-200mm F2.8 GM中长焦变焦镜头。这样的搭配在使用上会更加灵活,广角变焦镜头和中长焦变焦镜头能在赛事开始前后,在距离运动员比较近时进行抓拍,而400mm远摄定焦镜头则是主要抓拍比赛过程中的一些画面。

  此外,在高强度的连续多个赛事项目的拍摄时,我通常都会将主力机身和备用机进行轮换,尤其是在因赛事项目之间的间隔时间较短,而无法及时充电和导出照片时,多个机身的交替轮换使用能确保相机的电池电量和存储卡容量等方面能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和更便于使用。当然,这是在拍摄强度很高的情况下才会使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情况下都会在每个赛事项目拍摄前给相机更换新的存储卡和满电的电池。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使用索尼A1相机冬奥会,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摄影器材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的功能和性能表现是越来越强了,结合索尼专门开发的App(如可以使用索尼Xperia PRO-I手机将相机内的照片直接上传至预设的、已连接的FTP服务器的Imaging Edge、Transfer & Tagging add-on等App),这种功能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效率升级和得心应手的感觉则是更加强烈。这对于内容报道产出有很大帮助,照片传到后方进行编辑发布也更快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同时也对职业体育摄影记者在摄影器材功能、性能的掌握程度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次冬奥会的拍摄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月5日的短道速滑混合接力比赛项目。最后一棒的武大靖在冲过终点线后兴奋不已,但他当时的滑行速度仍很快,且兴奋的表情、状态和庆祝动作只有短短的几秒钟抓拍时间。此时,索尼A1相机和FE 400mm F2.8 GM镜头所表现出来的高性能让我很轻松地抓住了这一瞬间,从对焦、追焦、触发快门,整套操作可谓一气呵成。可以说,这幅《冲线时刻》是到目前为止(截至2月11日),我在本次冬奥会上拍摄的,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冲线时刻?李欣 摄
冰球争抢?李欣 摄

  除了2月5日的短道速滑混合接力赛所拍摄的《冲线时刻》这一照片外,在冬奥会的前面7个比赛日中,《冰球争抢》和《肖恩不落泪》等两张照片也都是我很喜欢的。

  《冰球争抢》是在场边摄影区使用广角拍摄。冰球项目的对抗十分激烈,拍摄时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时刻保持警惕性。在面对这种“扑面而来”的近距离运动员争抢和冲撞时,一定要做好拍摄准备,并且克服内心的恐惧,在运动员冲过来的时候不要躲,眼睛通过取景器盯住冰球和运动员,在恰当的时刻预判可能会出现的画面,直接按快门拍摄。

肖恩不落泪 李欣?摄

  《肖恩不落泪》是使用FE 400mm F2.8 GM远摄定焦镜头拍摄的,单板滑雪男子U形场地技巧决赛结束后,肖恩·怀特在混采区卸下运动装备后轻拭轻眼泪的瞬间特写画面。作为单板滑雪项目的名将,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冬奥会,尽管他在公众面前保持了克制和冷静,但透过镜头仍然能看到他对赛场的不舍。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器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